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科普与教育

2020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术会议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展交流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7日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首页.jpg


20201127-29日,2020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术会议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传热传质领域项目进展交流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广东工业大学承办,具体会务工作由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承担。


1607330292922316.jpg

学术年会开幕式


112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过增元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益民教授,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分会主任、清华大学张兴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工程三处处长纪军研究员、史翊翔主任,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江研究员,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邱学青教授等出席开幕式,线下近800位、线上超2000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会交流。

开幕式上,邱学青校长代表学校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介绍了广东工业大学的历史和近年来学校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成效;张兴教授作传热传质分会年度工作报告;江副主任致辞。开幕式由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院长陈颖教授主持。

1607330987372428.jpg

    邱学青校长致辞                张兴教授作工作报告              江湧副主任致辞                陈颖教授主持开幕式

 

大会特别邀请了清华大学过增元院士作题为《浅论热学的学科体系》的大会报告,空军工程大学吴云教授代李应红院士作题为《越来越热的航空发动机》的大会邀请报告,上海交通大学赵长颖教授应邀作题为《微纳热辐射与超材料能源器件:机理、调控与应用》的大会报告,纪军研究员作题为《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及资助情况》的大会报告。宣益民院士主持了大会特邀主题报告。


过增元.jpg

过增元院士作特邀报告

1607330406468094.jpg

宣益民院士主持大会报告

 

会议在3个时间段,共设置了18个学术论文交流分会场以及1个优秀论文评选分会场,共邀请了55位学者针对热传导、微纳尺度传热,对流换热、微通道对流,辐射换热,多孔介质传热传质,蓄热、热电转换,对流换热、超临界流体传热等主题作了主旨报告。2个基金进展交流报告会场分别邀请了9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负责人进行项目进展口头汇报、14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行中期进展展报交流。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华为电子散热技术交流会,共邀请了9位知名学者作电子散热相关的研究报告。

本次大会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进行。线上会议由直播和论文云展厅两部分构成,会议为所有参会者开通了直播账户和论文云展厅账号。会议全程直播包含开幕式、分会场、推荐优秀会议论文共21场。为了方便学习,直播可回播。论文云展厅具有长时间展出和互动功能,解决了以往线下会议交流时间不足和听报告分身乏术的困难,获得了广泛关注及好评。大会开幕式累计观看超过5400人次,论文云展厅累计浏览超过4000人次。


1607330455430776.jpg

学术交流


本次大会受王补宣院士基金会、过增元院士基金会资助,设立王补宣-过增元青年优秀论文奖,在闭幕式中颁发“王补宣-过增元青年优秀论文奖”口头报告与张贴报告二等奖各10名,颁发口头报告与张贴报告一等奖各1名,公布线上热点论文3篇。


直播.png1607330505853375.png

直播和论文云展厅


闭幕式_副本.png

闭幕式颁奖


传热传质是工程热物理极其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下发展节能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能源高效转化和利用方法的创新源泉。在本次大会上,传热传质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聚焦低碳、智能、互联的能源未来,分享交流科研进展,共商合作大计,共谋科技创新,对推动传热传质学科发展、推进产学研融合共进具有重要的意义。